跳转到帖子
View in the app

A better way to browse. Learn more.

乾坤堂社区

A full-screen app on your home screen with push notifications, badges and more.

To install this app on iOS and iPadOS
  1. Tap the Share icon in Safari
  2. Scroll the menu and tap Add to Home Screen.
  3. Tap Add in the top-right corner.
To install this app on Android
  1. Tap the 3-dot menu (⋮) in the top-right corner of the browser.
  2. Tap Add to Home screen or Install app.
  3. Confirm by tapping Install.

善国农夫

注册会员
  • 注册日期

  • 上次访问

  1. 阴阳就像是现在化学课程中的正负离子电子一样的道理,不能说在化学课程中的离子的正负电子的正负是有道理的,而换到我们文化中的阴阳就没有道理了。只不过,我们文化中的阴阳概念要比正负电子所代表的涵义广大的多。 学习中国文化,阴阳概念是必须要理清的,弄不懂阴阳类型,就永远不能通彻中国繁复万变的中国文化。阴阳,是中国文化的根。一切中国文化,都是在阴阳概念的相互交错运动衍生变化中总结出来的。30
  2. 疾病原理第二章:人之阴阳(上) 学习中国文化,得先从认知世界开始,不完整的认知世界万物,发展之理,学不通中国自古相传的文化。中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整体观念的系统文化,需要站在高处来观察万物的运化。 现代人一提起阴阳这个概念,总觉得和迷信有关,特别容易牵扯到鬼神的想法上去,这是今天人们思维的谬误,需要更正一下。 阴阳的概念是古先人们对世界存在事物的一个总分类,是思维在经历了万千繁复的变化后做出的精简归纳。阴阳概念,是一切的根。
  3. 在下面的篇章中,咱们逐步的解释人体多种问题源头,更希望所有的读者都能够理解人体运化的过程,做到所有的问题,所有的疾病都能自我解决,但愿天下人无病,但愿人人得满寿。 圣人曰言多数穷不如守中。万物繁复,人体缜密。能为不及,言不尽意,未能详语其道,抛砖引玉,略具篇章,尽力而为。但愿来者窥其要妙,知其法道,以全后世,天下大同。
  4. 人生之宇宙天地之内,天地宇宙为物之父母。未有不爱子女之父母,天地宇宙亦然。使之生亦爱,使之亡亦爱。洞彻宇宙之理,就要通彻博爱之道。不通宇宙之理者为物,通彻宇宙之理为知道者。知道者,要跟随宇宙去对待其子孙,使其生者亦生之,使其亡者亦亡之。 z 诸弟子徒学,应心存仁厚博爱,体味天地。当知宇宙天地人体万物循环运化之理,当知生育繁衍为宇宙基本之道,不要故意去伤害万物生灵,不要去干涉万物的存亡之法。能用祝由来对待的就不要用经络,能用经络的就不要用针灸,能用针灸的就不要用汤药,能用植物药的就不要用动物药。任其自然,万物顺也。
  5. 我们的文化和西方人文化不同,宇宙人体变化繁复,同表不同理,同理不同根的事项太多了,我们不会下绝对的结论,西方人反之。所以我们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定不要把自己限制在某一个框架之内。我们读古书,学习圣贤之言,也一样要如此,不能照搬。因时因事因人,择其利者而用之。 这些理论是人体运化的基础,我们可以从这些基础上推理出更多的东西,也可以推知各种疾病的原理来,知其根而循其枝就不是难事了,希望后来者能够发现更多,能解决更多的人体问题。
  6. 人体的运化过程相互牵扯,相互影响,本来不能绝对的下确定结论,人体上没有绝对的结论。比如某些疾病是如何原因造成的,某些问题会引起什么症状变化。每一个外在表现的原因太多了。如果轻易地下结论,就会导致后人看不懂,学迷糊,但有些时候为了表述的明白一些,只好总结一些结论出来。但这些结论不是绝对的,不要完全的去套到一些表现上去。 人体是活的,运化是动的。一定要记住这一点,要理解通人体的运化过程,这样才能知道疾病所来,才能有的放矢。
  7. 病与症在我们的文化之中,是有着严格的区分界限的。但有不利则为病,但有外现则为症。病是病,症是症。不过,我们的文化毕竟经历了太多的扭曲,谬误,要想完全的做到按照最初汉字的本义来描述,基本是不可能了。但有些关键内容,还是要清晰的区分才行的。 同样,脏与腑,在人体来讲,很多时候说脏不仅仅是指五脏,而是包含了腑在内的运行系统的。举例说,比如心,当没有特别指出心脏这个名词的时候,心所代表的就包含心经,心包经,小肠,小肠经以及他们所控制的功能。说脾也是如此,包含胰脏,胃及其所有的主控功能。我们所讲的一切关于人体的内容,要理清这些区别。
  8. 理解疾病,一定要跟随人体运化去思考去探寻,不要人云亦云,不要以病当病来对待,不要想着如何去对付疾病,要剖析其形成机理。凡事都有其理,多问几个为什么,抽丝剥茧就能看到根,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理解透了人体的运化过程,所有的疾病治疗都会手到擒来。
  9. 大道不变,小道随变,我们要透彻的理解这些变化。大道就是总根,是天地时空的运转,万世万物的走向总结,这个几乎不大变动,才可以称为大道。小道随变,是我们总结出的一些规则规律,这些是不稳固的,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就改变了。 人体是属于大道范畴之内的,只要人的形态体貌还是现在这个种类,那人体的运转机理就不会改变。而疾病不是大道,疾病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其病因病灶的,这个可以根据各个环境的不同而出现多种状态的。
  10. 祖先们已经把人体解析的清清楚楚了,只不过经历数千年,很多东西都在遗失,并且后来人的智慧明显在慢慢的退化,不能够完整地理解先人留给我们的精华。内经是祖是本是根,但却不可把本做术来用。端着书本来做事,是做不好的。需要在先贤的基础上,彻底的弄清晰人体问题的来去端由,了然于胸才能游刃自如。 太多的人读书容易读空,读死,这是灵性不够的原因。因此呢,内经之后的人们对人体真实的运化情况实际存在很大的迷惑或者误解。只要迷惑了,就容易产生谬误。以至于我们过去太多人在时间的流动中,在历史的流动中,一直在迷茫中探求而不得大道。
  11. 而如果能提纲挈领的通观人体运行之后,最终也就了解,一切都没有神秘,也没有什么玄幻,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人的出现,真是宇宙大力量的凝结,也真或许是一种巧合,也或是宇宙故意而为之。 所有一切出现的物质,物体,动物,植物,其存在最终是证明了宇宙之故意,而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为能揭示宇宙的力量存在,而贯彻一切才能知道,只有人能够做到。 人为万物之灵,人为宇宙之根,古人之言不谬。
  12. 在对人体进行修整的过程中,千万不能只调整某一个点而忘记这些点对人体带来的其他影响。只针对人体某个点或者某个部分去着手,永远也不能修复人体正常的完整的运化。左右汲济,南北恒衡,阴阳相应,周流复返是人一生健康的基础。 对于人体的调整来讲,不是说你去使用什么方式,或者什么花样能有效,第一要素是辨证清楚真实的病根病源,选对经络和穴位,然后才是采用什么方式去调整。不要特地去追求各种繁复的花样变化。 如果不能辨明病根,选对经络和穴位,任你使用什么招数,都是不能剔除病根的。如果辨明了,选对了,稍稍做一做就能见极效,效若桴鼓,并不是虚谈。
  13. 不论是经络学或者汤药学等都是我们古人链接自然,对于人体最终解决方案的总结。关于药对于人体的参与作用,在整个人体的循环来讲,是外力的参与。而人体的本真,自身的变化优势是任何一个外来的参与都比拟不了的。如果通过人体自身的修复功能都做不到的事情,那么任何的外力都做不到的。 其内不佳,其外无功。己能得之而反求于诸外,非明为。所以我们后人一定不要偏离方向,不能择其小而忘其端。经络是人体最高层次的存在,经络学是人体最高层次的自然总结。但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彻底的掌握人体的张弛之道,开阖变化,要一丝一毫的去吻合。做得到,万事皆易。做不到,万事皆休。不仅仅是人体,万事万物均是如此,得之济昌,逆之寂亡。
  14. 而医的方向,学的方向,是能够尽力的浓缩,尽力的抓总根,才是知识传播的要点。无论人体发生什么问题,我们都要时刻记住,人体是个整体,任何一点问题的发生,都会波及影响到整个全部。 凡事不要极端,神话中医或者鄙讦中医都不可取,历代医家们,无不怀着济世安民,昌利天下的心地,只不过学识有高低,境界有云壤,故此不要用自我的思想见识来评价他们,来评价中医理论,来评价古代文化。
  15.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没有人,没有物体能够脱逃,我们无法去结束死亡的来临。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死亡的基础上尽力的寻找到避免痛苦的法则,让一切可以安顺自然。我们的医学一直在做就是在这个不可避免的基础上,尽力延缓死亡到来时间,尽力的减轻这一生因为结束而带来的危害痛苦。但如果为了消除人体的外表症状或者痛苦而将人的全部运化能力阻断,导致人的自然寿命减退,那不是医学。 生也安然,死也安然,才是医家需要做的正确的事情。对于现实中的社会,现实中的人,人的所知所学,指导出一个方向来。生,如何生,活如何活,做,如何做,死,如何结束,理解了这些,思维境地达到了一个层次,对于人类来讲,一切都足够了。

Configure browser push notifications

Chrome (Android)
  1. Tap the lock icon next to the address bar.
  2. Tap Permissions → Notifications.
  3. Adjust your preference.
Chrome (Desktop)
  1. Click the padlock icon in the address bar.
  2. Select Site settings.
  3. Find Notifications and adjust your p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