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帖子
View in the app

A better way to browse. Learn more.

乾坤堂社区

A full-screen app on your home screen with push notifications, badges and more.

To install this app on iOS and iPadOS
  1. Tap the Share icon in Safari
  2. Scroll the menu and tap Add to Home Screen.
  3. Tap Add in the top-right corner.
To install this app on Android
  1. Tap the 3-dot menu (⋮) in the top-right corner of the browser.
  2. Tap Add to Home screen or Install app.
  3. Confirm by tapping Install.

Featured Replies

发布于
  • 注册会员

疾病原理一书接近收尾了,五十万字左右,修修补补,数年时间任务完成,可以轻松一下了。 几年来为了完成这些内容,经历无数,无法言说,但也终有所得了。

虽然几十万字,但远远不能达到解析人体完整运化的地步,人体运行之精密复杂,完全不是一点点文字所能描述出来的。 有鉴于此,当然不排除将来再次的修改调整,也或许会有体系上的修正。

圣人说君子三立,立言立德立功,立功立德未必做得到,但这本书已完成,总算有了一立了。 留给子孙一点点有价值的东西,没白来一趟啊。

农夫无才,天假吾手而映之,天之功天之德,吾唯劳而已。 疾病原理完成,此生无憾,足矣。

  • 回复 24
  • 查看数 85
  • 已创建
  • 最后回复

此主题的热门发帖人

  • 楼主
  • 注册会员

下面发一下全书各章的题目吧:

1.开篇

2.人体之阴阳

3.人体之五行

4.什么是经络

5.人体总根——子午流注

6.人体通宇宙

7.奇经八脉易致病

8.五脏六腑

9.神魂魄是什么

10.人体的营卫系统

11.人体多种致病因素

12.脾肾之紧要

13.肝胆对膀胱经的影响

14.细菌病毒对人体的影响

15.感冒发热是大问题

16.排泄不畅易致病

17.癌症的治疗方向

18.音乐能治病

19.睡眠和疾病

20.针灸治病

21.疾病和性格的关系

22.疾病和面相的关系

23.疾病和运气的关系

24.如何利用经络更改面相和性格

25.如何利用经络调整智慧

26.如何补充元气

27.诊断

28.诸多疾病的生成原理

29.人最多可以活多久

30.人体的四季

31.鼻子的问题

32.表症和根病

33.补充元气

34.不要完全套用五行治病

35.大肠经问题

36.大小便的问题

37.丹田问题

38.胆病的问题

39.癫痫与狂躁

40.多动症的问题

41.肺病问题

42.疯迷的问题

43.妇科疾病问题

44.肝病与胆病的问题

45.感冒发烧问题

46.膈的问题极其紧要

47.经络的变化

48.经络的狭窄

49.经络的淤塞

50.经络的认知误区

51.经络治病的缘由

52.六淫致病

53.脑部疾病问题

54.胖瘦的问题

55.皮肤的问题

56.脾胃肠的问题

57.起死回生

58.情志病

59.热与寒

60.人体的补泻

61.人体的防御

62.人体的禁忌

63.人体的时空线

64.人体的收缩

65.人体的衰老

66.人体的阴阳

67.人体动之源头

68.人体疾病的转移

69.人体浅说

70.人体的左右

71.任督二脉

72.任脉是重中之重

73.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问题

74.三焦与肠同体同治

75.上火的问题

76.什么样的内脏决定着你什么性格

77.肾病问题

78.湿气重的问题

79.睡眠问题

80.腰腿等疼痛疾病问题

81.天才难长寿

82.五官疾病问题

83.五运六气

84.五脏之分

85.小肠虚弱是大病之源

86.心包与三焦

87.心病的问题

88.血与液的问题

89.眼病问题

90.养神养身

91.要多注重阳能的通顺

92.饮食致病问题

93.癌症的治疗

94.治病通论

95.治病需要秩序化层次化

96.经络治疗中展现出来的症状问题

以上篇章的题目并没有刻意提炼,是随意取的,并且各篇章的排列是电脑根据题目自行排列的,没有前后浅重之分。

现在给予疾病的命名太多太多,无法一一给出对应方案与解析,当然,大家也不要被各种复杂的名称给绕进去,凡事都有其理,有其根,只要抓住了根由,无论变化如何复杂,你都能找到最基础的变化。

书中对于人体运行的基础原则和疾病生成的原理有诸多涉及,但由于人体运行是极其复杂的,读起来可能会感觉辛苦一些,因此可以长期的慢慢阅读理解,时间长了自然就能理清了。

  • 楼主
  • 注册会员

疾病原理:卷一

第一章:前言

我的文章读起来并不是那么轻松,也没有多少乐趣所言,几乎全是原理性的东西,比较抽象。当前的社会,当前人类的思维,学识,几乎是在退化的,大部分人在追求好玩,好乐的生活状态,对于深奥一点的知识,是没有耐心读下去的。

越是这样,我们的未来越堪忧,整体人类社会如果都陷入到幼稚化的生存中去,那么未来还有多少未来?

无论什么时代,都需要有一批精英站出来,为了人类未来的发展,生存,存在,为了人类不沦落到绝境而做出努力。追视以往,指导未来。往者已逝,来者可来?

如果说为了博取眼球和阅读量,我不会这样去写作。但我们的未来,不能只为了博取眼球,不能只顾着阅读量,还有无尽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探索,需要有人不顾及个人的得失去做,如果说选择一个,那我选后一种吧。

下面,开始正文吧。

万物繁复,人间盛茂,自然是自然存在的,不要把自己带入到繁闹的境地去。静静地读书,稳稳的学习,安心的做事。只有把心静下来,才能获取到真正的知识。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放空内心,静静的去体会,静静的去读下面的文字。

我们学习所有的知识文化,都不能照搬来用,不能完全的一成不变,是要根据万物万事的变化之道来进行取舍增添,易宜合和而用之才行。有些东西需要打破的就要打破,不能墨守成规,哪怕是千年沿袭的经典。

真正可以沿用万年的,是法,是道,是理。而术是建立在一时的环境基础上的法则,并不一定能沿袭万年。我们一切都处于时间和空间的笼罩之内,如果时空改变了,那么我们沿袭万年的道法理都要跟随改变,更何况是一时的术呢。

有些现在人认为的经典,只是一时的经典,却不能称之为万年经典,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些经典存在着太多的问题而今人不知。今天的我们,不能说是哪些,等到将来有圣贤出来,会指出这些问题的。

当然,我们说有些经典有问题,当然不包含三大圣经:易经,内经(素问经),道德经。这三部圣经,是可以指导我们生存万万年的。

圣人言: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为空间概念,宙为时间概念。时间和空间是处在阴阳范畴之内的。宇宙是一切物体构成的基础,即是天地。天为时间,地为空间。天圆地方,圆者,流动循环。方者,前后左右。天地之广大,言不可穷尽。万物始生于天地,是万物之父母,不可不敬。

之所以这里说天地是父母,是空间和时间,我们在后面会慢慢解释到的。这里不用太过于纠结。

天地资源相同,为何生育的万物种类不同?是其本性不同造成的。找到其本性,我们就能合适的利用世界万物。找不到其本性,那世间万物都不堪用了。

人也是一样,构造形态相同,为何各人的性格,长相,结局不同?这也是其本性造成的。抓住其本性,我们就能改变不同。抓不住其本性的差异,那这个世界上就到处是谜团。也不能知道为何人体会衍生出这多种多样的疾病来。

  • 楼主
  • 注册会员

疾病原理:卷一

第一章:前言(2)

人生在世总会生病,但生病有真病有假病。能称做真病的,那就是要命的事情了。

而我们平时所谓的生病,其实只是症状而已。

学习一些必要的知识,来了解我们的身体本能,区分真假病,在紧要关头时刻,可以利用这些必备的知识,来帮助自己延缓时限,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平时要真切的去体会身体的变化和他的机能,了解透彻各种不舒服的症状所形成的原因,尽量的让身体发挥出最大的能力而又不浪费,不摧毁身体的本源。

不要等到身体真病的时候才去做补救措施,那时候,做什么都来不及了。

其实在我们的身体中,每一寸的构造,都有他的原理,每一个小小的区块,都有其深沉的内涵,我们的身体没有一处,没有任何一个构造是无用的。

无用的构造,不会生存在我们的体内,包括我们身上所携带的肿瘤类物体,他们的出现,都有其原因的。我们会在后面的文章中,一步步揭示这些问题形成的根源。

凡事都有其道,有其本,有其根,有其理,在揭示这些问题之前,必须要把事物的道根解释清楚,这样才能让你能循根而知理,才能有所得,有所用。

  • 楼主
  • 注册会员

下面,我们先从道开始吧。

天地生育万物,都有其道,万物衍绵生长,都有其理,万物争强蚀弱,都有其法,思想行动原则,皆出于心,用其心,遵其法,循其理,守其道,天靖地泰,万物自安。

人活在世界上,是迷惑的,不知道因由的,内心都存在着对未来的,未知的恐惧,这些感觉,是源自于对世界的不了解,对自身的不了解,对发展变化的不了解。解决了这些不了解之后,人才能找回自己的那份踏实。

这也是我们的祖先圣贤们敦敦教诲给我们的东西,希望我们能在存活的这些年中,尽快的去理解透世界的发展之道,人体的变化之道,尽快的摒弃迷茫,找回应该怎么做事情,做什么事情的心境。

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开悟。开悟比较难,但不是没有方法,得其法则万物皆通。

天地万物有其理法,人体也有其理法,疾病所生,也有其理法。天地之中没有理法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即然疾病有其理法,就有其根源,发其根源,就能找到调整疾病的方法。所有的疾病都有其发病根由,治不好,是因为没找到其根由,没用对方法。

疾病本不是问题,也不是病,而是人体五脏出现了功能偏颇失调所造成的一种人体外在反应,这是人体偏颇才应该有的正常状态。

而关于人体,其本来就该有的样子,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去探寻这种样子的脉络,过程,把这个过程尽力的去恢复到其本来的样子。应该能做这样的事情的,不是某个人某个行业,而应该是人人都要懂,都能做的事情。

医,不应该成为一个行业,而应该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调整人体运化的必备知识,随时都可以根据自我的变化来进行调节更改。将医当作一个行业,是人类整体思维的退化,是文化的倒退。

从根上来讲,我们整个人类都进入了一个死胡同,一个怪圈,我们谬误了,几千年大部分人都谬解了。人类本来的存在,应该是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如同动物一样,活着,快乐的生活才是本真。这是老子的思维。但我们已经做不到了。

在后来的社会状态下,我们为了活着而设立的一切规则,是人类进入智慧,管理层面的准则,和动物开始区分了,这个区分,其实是人类境界的没落。在这个层面上,智慧才会显得很重要。仁义才会显得很重要。礼节才显现出来。在这个层面上,孔子理解到位了。

  • 楼主
  • 注册会员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没落,那么,规则法则就重要了,法家理解到位了。如果继续没落,那么兵家理解到位了。如果还要没落,那么该是什么到位了呢?

这不是品评历代圣贤,更不是排座次,我也没有那个能耐修为德行能够品评圣贤,这只是人类发展状态的必须,人类到了哪个层次,就要拿哪个层次的东西来用,否则用起来就不合适的。

如果反过来看,我们人类能够一步步的往上前进而不是没落,那么我们的一切生存都会是达到最高理想的境地,变成仙境了。

这些概念都是中国的文化,我们的圣贤们都是理解过来的,他们都懂,但他们还是走出了自己独特的路。现代社会,几乎做到了人人有书读,人人有文化,而提升每个人的思维境界,正是好时机。做的对了,那么我们的将来将无可比拟,圣贤辈出,超越古往。如果我们的教育做不好,那么我们依然将没落下去,深不见底。

  • 楼主
  • 注册会员

人之初性本善,现代太多的人把善解释为善良了。其实呢,这个善是空白的意思,和不撄万物的意思相近。人生下来是什么都没有的,你灌输什么就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才会性相近习相远,这个习才是人生发展最重要的事情。

今天的关键,在于教育什么样的人,将来的社会成为什么样子,源自于今天教育什么样的人。育圣则人贤,育贤则人俊,育俊则人平,育平则人愚,育愚则天下安。今天,就是在育平。一切的社会现状都是教育出来的结果。不要认为是百姓愚劣,这完全是教育出来的结果。

这个教育不单纯是家庭的教育,还有学识的教育。学识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家庭教育的不合适性,让孩子脱离在恶劣家庭教育下形成的固态,改变为具有承担未来的能力。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完全的脱胎换骨,在当前的体系下,能教育成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那么将来就会是遍地圣贤思维,这些人再广而教化,百年之后,天下大安。

  • 楼主
  • 注册会员

中国的文化不是将事物细分化,而是统提化。万物太多,如果细分化,永远也研究不完,理解不清。万物有道法,只有统提化,抓其根本,究其道理,才能通透。才能化繁为简,做起事情才能闲庭信步,游韧有余。

我们中国人研究人体,开始的太早太早了,从文字没有开始的时候,我们祖先就已经开始研究人体了,而我们的文字,发展历程也已经超越五千年,这个时段的研究,祖先早已经完全把人体研究的完全透彻了,我们今天之所以还把人体当作未知之谜,其实是因为我们现在整个层面的育平。

人体不复杂,关键在于清晰的理解这个运化的过程,把整个脉络都关联起来,人体就会清晰地展现出来。当前的中医体系,是在把真实的理论复杂化,把人体运行复杂化,这是很危险的。中医如果再如此复杂下去,真的就要被抛弃了。

  • 楼主
  • 注册会员

凡事越复杂化,越容易失传。越复杂,越容易让后代迷惑,学不懂学不通。内经是我们医学的祖籍,但是内经中的很多东西不要迷惑其中,不要人为的复杂化。人体运化总体来看,不是太复杂的,有着很秩序的循环在其中。但一定不要过于追求细节的东西。越追求细节,越看不到人体运化的全貌,也就越理解不了疾病原理。

我们的汤药学,现在完全处于这样的境地,人为的复杂化。这固然有历史的原因,同时,也是我们历史上太多的人在故意的拔高玄奥它,以掩盖自我思维的缺失和迷惑。这些都需要将来的智者们一点点的恢复其本真。

  • 楼主
  • 注册会员

这些境地的形成,有着太多的因素在里面,怨不得哪一个人,但将来,我们要认识到,需要更改的一定要更改。我们的内经,我们真正的医学,从来都是站在人体周全之外看人体的,从来没有将某个疾病归类到某个专项来去攻克。疾病,从来不是攻克的。人体,也从来不是被人保护的,而是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美的自我周密运化,无法瓦解的完美系统。

但这个系统再完美,也永远都要遵循一个大道,那就是结束。我们人体的结束,从组成来讲,都不是这个系统被攻破,而是自身循环的中断。人,都是死亡在自我之手,是自身的循环被自我中断而造成的。真正被攻破的人体系统,只有一个,那就是五雷轰,也就是我们说的横死。除此之外的所有死亡,都是人自杀的,任何疾病都是。

  • 楼主
  • 注册会员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没有人,没有物体能够脱逃,我们无法去结束死亡的来临。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死亡的基础上尽力的寻找到避免痛苦的法则,让一切可以安顺自然。我们的医学一直在做就是在这个不可避免的基础上,尽力延缓死亡到来时间,尽力的减轻这一生因为结束而带来的危害痛苦。但如果为了消除人体的外表症状或者痛苦而将人的全部运化能力阻断,导致人的自然寿命减退,那不是医学。

生也安然,死也安然,才是医家需要做的正确的事情。对于现实中的社会,现实中的人,人的所知所学,指导出一个方向来。生,如何生,活如何活,做,如何做,死,如何结束,理解了这些,思维境地达到了一个层次,对于人类来讲,一切都足够了。

  • 楼主
  • 注册会员

而医的方向,学的方向,是能够尽力的浓缩,尽力的抓总根,才是知识传播的要点。无论人体发生什么问题,我们都要时刻记住,人体是个整体,任何一点问题的发生,都会波及影响到整个全部。

凡事不要极端,神话中医或者鄙讦中医都不可取,历代医家们,无不怀着济世安民,昌利天下的心地,只不过学识有高低,境界有云壤,故此不要用自我的思想见识来评价他们,来评价中医理论,来评价古代文化。

  • 楼主
  • 注册会员

不论是经络学或者汤药学等都是我们古人链接自然,对于人体最终解决方案的总结。关于药对于人体的参与作用,在整个人体的循环来讲,是外力的参与。而人体的本真,自身的变化优势是任何一个外来的参与都比拟不了的。如果通过人体自身的修复功能都做不到的事情,那么任何的外力都做不到的。

其内不佳,其外无功。己能得之而反求于诸外,非明为。所以我们后人一定不要偏离方向,不能择其小而忘其端。经络是人体最高层次的存在,经络学是人体最高层次的自然总结。但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彻底的掌握人体的张弛之道,开阖变化,要一丝一毫的去吻合。做得到,万事皆易。做不到,万事皆休。不仅仅是人体,万事万物均是如此,得之济昌,逆之寂亡。

  • 楼主
  • 注册会员

在对人体进行修整的过程中,千万不能只调整某一个点而忘记这些点对人体带来的其他影响。只针对人体某个点或者某个部分去着手,永远也不能修复人体正常的完整的运化。左右汲济,南北恒衡,阴阳相应,周流复返是人一生健康的基础。

对于人体的调整来讲,不是说你去使用什么方式,或者什么花样能有效,第一要素是辨证清楚真实的病根病源,选对经络和穴位,然后才是采用什么方式去调整。不要特地去追求各种繁复的花样变化。

如果不能辨明病根,选对经络和穴位,任你使用什么招数,都是不能剔除病根的。如果辨明了,选对了,稍稍做一做就能见极效,效若桴鼓,并不是虚谈。

  • 楼主
  • 注册会员

而如果能提纲挈领的通观人体运行之后,最终也就了解,一切都没有神秘,也没有什么玄幻,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人的出现,真是宇宙大力量的凝结,也真或许是一种巧合,也或是宇宙故意而为之。

所有一切出现的物质,物体,动物,植物,其存在最终是证明了宇宙之故意,而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为能揭示宇宙的力量存在,而贯彻一切才能知道,只有人能够做到。

人为万物之灵,人为宇宙之根,古人之言不谬。

  • 楼主
  • 注册会员

祖先们已经把人体解析的清清楚楚了,只不过经历数千年,很多东西都在遗失,并且后来人的智慧明显在慢慢的退化,不能够完整地理解先人留给我们的精华。内经是祖是本是根,但却不可把本做术来用。端着书本来做事,是做不好的。需要在先贤的基础上,彻底的弄清晰人体问题的来去端由,了然于胸才能游刃自如。

太多的人读书容易读空,读死,这是灵性不够的原因。因此呢,内经之后的人们对人体真实的运化情况实际存在很大的迷惑或者误解。只要迷惑了,就容易产生谬误。以至于我们过去太多人在时间的流动中,在历史的流动中,一直在迷茫中探求而不得大道。

  • 楼主
  • 注册会员

大道不变,小道随变,我们要透彻的理解这些变化。大道就是总根,是天地时空的运转,万世万物的走向总结,这个几乎不大变动,才可以称为大道。小道随变,是我们总结出的一些规则规律,这些是不稳固的,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就改变了。

人体是属于大道范畴之内的,只要人的形态体貌还是现在这个种类,那人体的运转机理就不会改变。而疾病不是大道,疾病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其病因病灶的,这个可以根据各个环境的不同而出现多种状态的。

  • 楼主
  • 注册会员

理解疾病,一定要跟随人体运化去思考去探寻,不要人云亦云,不要以病当病来对待,不要想着如何去对付疾病,要剖析其形成机理。凡事都有其理,多问几个为什么,抽丝剥茧就能看到根,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理解透了人体的运化过程,所有的疾病治疗都会手到擒来。

  • 楼主
  • 注册会员

病与症在我们的文化之中,是有着严格的区分界限的。但有不利则为病,但有外现则为症。病是病,症是症。不过,我们的文化毕竟经历了太多的扭曲,谬误,要想完全的做到按照最初汉字的本义来描述,基本是不可能了。但有些关键内容,还是要清晰的区分才行的。

同样,脏与腑,在人体来讲,很多时候说脏不仅仅是指五脏,而是包含了腑在内的运行系统的。举例说,比如心,当没有特别指出心脏这个名词的时候,心所代表的就包含心经,心包经,小肠,小肠经以及他们所控制的功能。说脾也是如此,包含胰脏,胃及其所有的主控功能。我们所讲的一切关于人体的内容,要理清这些区别。

  • 楼主
  • 注册会员

人体的运化过程相互牵扯,相互影响,本来不能绝对的下确定结论,人体上没有绝对的结论。比如某些疾病是如何原因造成的,某些问题会引起什么症状变化。每一个外在表现的原因太多了。如果轻易地下结论,就会导致后人看不懂,学迷糊,但有些时候为了表述的明白一些,只好总结一些结论出来。但这些结论不是绝对的,不要完全的去套到一些表现上去。

人体是活的,运化是动的。一定要记住这一点,要理解通人体的运化过程,这样才能知道疾病所来,才能有的放矢。

  • 楼主
  • 注册会员

我们的文化和西方人文化不同,宇宙人体变化繁复,同表不同理,同理不同根的事项太多了,我们不会下绝对的结论,西方人反之。所以我们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定不要把自己限制在某一个框架之内。我们读古书,学习圣贤之言,也一样要如此,不能照搬。因时因事因人,择其利者而用之。

这些理论是人体运化的基础,我们可以从这些基础上推理出更多的东西,也可以推知各种疾病的原理来,知其根而循其枝就不是难事了,希望后来者能够发现更多,能解决更多的人体问题。

  • 楼主
  • 注册会员

人生之宇宙天地之内,天地宇宙为物之父母。未有不爱子女之父母,天地宇宙亦然。使之生亦爱,使之亡亦爱。洞彻宇宙之理,就要通彻博爱之道。不通宇宙之理者为物,通彻宇宙之理为知道者。知道者,要跟随宇宙去对待其子孙,使其生者亦生之,使其亡者亦亡之。

z 诸弟子徒学,应心存仁厚博爱,体味天地。当知宇宙天地人体万物循环运化之理,当知生育繁衍为宇宙基本之道,不要故意去伤害万物生灵,不要去干涉万物的存亡之法。能用祝由来对待的就不要用经络,能用经络的就不要用针灸,能用针灸的就不要用汤药,能用植物药的就不要用动物药。任其自然,万物顺也。

  • 楼主
  • 注册会员

在下面的篇章中,咱们逐步的解释人体多种问题源头,更希望所有的读者都能够理解人体运化的过程,做到所有的问题,所有的疾病都能自我解决,但愿天下人无病,但愿人人得满寿。

圣人曰言多数穷不如守中。万物繁复,人体缜密。能为不及,言不尽意,未能详语其道,抛砖引玉,略具篇章,尽力而为。但愿来者窥其要妙,知其法道,以全后世,天下大同。

  • 楼主
  • 注册会员

疾病原理第二章:人之阴阳(上)

学习中国文化,得先从认知世界开始,不完整的认知世界万物,发展之理,学不通中国自古相传的文化。中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整体观念的系统文化,需要站在高处来观察万物的运化。

现代人一提起阴阳这个概念,总觉得和迷信有关,特别容易牵扯到鬼神的想法上去,这是今天人们思维的谬误,需要更正一下。

阴阳的概念是古先人们对世界存在事物的一个总分类,是思维在经历了万千繁复的变化后做出的精简归纳。阴阳概念,是一切的根。

  • 楼主
  • 注册会员

阴阳就像是现在化学课程中的正负离子电子一样的道理,不能说在化学课程中的离子的正负电子的正负是有道理的,而换到我们文化中的阴阳就没有道理了。只不过,我们文化中的阴阳概念要比正负电子所代表的涵义广大的多。

学习中国文化,阴阳概念是必须要理清的,弄不懂阴阳类型,就永远不能通彻中国繁复万变的中国文化。阴阳,是中国文化的根。一切中国文化,都是在阴阳概念的相互交错运动衍生变化中总结出来的。30

创建帐户或登录后发表意见

Configure browser push notifications

Chrome (Android)
  1. Tap the lock icon next to the address bar.
  2. Tap Permissions → Notifications.
  3. Adjust your preference.
Chrome (Desktop)
  1. Click the padlock icon in the address bar.
  2. Select Site settings.
  3. Find Notifications and adjust your p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