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帖子
View in the app

A better way to browse. Learn more.

乾坤堂社区

A full-screen app on your home screen with push notifications, badges and more.

To install this app on iOS and iPadOS
  1. Tap the Share icon in Safari
  2. Scroll the menu and tap Add to Home Screen.
  3. Tap Add in the top-right corner.
To install this app on Android
  1. Tap the 3-dot menu (⋮) in the top-right corner of the browser.
  2. Tap Add to Home screen or Install app.
  3. Confirm by tapping Install.
  • 篇帖子

    39
  • 篇意见

    5
  • 次查看

    30,018

在此博客的帖子

第一则   泥丸氏曰:女功进步,初则止念,继则调心,念止心调,便可从事按摩矣。法忌避炎就凉。盖女以血为本者,其性偏阴,阴性喜凉,不假按摩以微行气机,则易沦入纯阴,阴则凉,凉则冰,如不加之以动运,酿成痰凝血瘀等病,而功难行矣。然须从止念调心始。女属坤,而坤藏真火,火伏则吉,火发烁金,不调而运,金遭火逼,则有翰音登天之象,故女修诀惟从止念调心始。止念调心,功不厌多,亦不忌久行者,静中有动也。      [太虚氏曰:念止则气纯,心调则气和,续行按摩,则有阳发之机,虑或机郁躁生,故复示戒。且凡女性喜凉恶热,而初得止念调心和气,中或遭机郁躁生景象,必起提灌真阴之念,此纯阴汹聚之由。盖静则阴凝,不动则阳郁,初学必有此弊。不知推究发躁生烦之由,遽求得凉快一时,误知!必须加功,用运气机之法,气行则躁自释,不悟此而求其效,适更增病,此又痰凝血瘀之所由致也。故切戒之。法惟续事按摩者,正以杜斯瘀凝之窦。又以人情乐功喜进,或致按摩过猛,地火焰腾,凡火从之,则有烁金之弊,故有翰音登天之戒。翰音者,酉禽也,逼之极,则飞走上登,故又申说止念调心之妙。盖示此则为女宗澈始澈终之要诀云尔。]     
青霞灵阳道人撰述 陈撄宁删订 序   此书原名《金华直指女功正法》,题为青霞灵阳道人撰述。俾传于世,为女修专书之一。盖世有出家及好道之妇女,将得此而参验其清修也。惟因历时最久,被一般盲修瞎炼之徒,多所窜乱,如总说一篇,虽有千二百字之多,皆杂辏成章,腐词滥调,故不重录,又有道教、儒教、释教、邪教四篇,既无关女丹之事,且所论三教大旨与其历史,颇多挂漏,而邪教一篇文字尤不雅训,故皆删去,从第一起,至第六节,皆言女丹功法,虽是勉强造作,非法于自然,但其法由来已久,学者不可不知,第七节嫌太简,第八节第九节,论及阳神,掺入许多外教名辞,颇异于仙家专门术语,今依杨一羽成丰八年刻本改正,庶免鱼目之混珠也。第十节,无关重要。第十一节,仅是作者之理想,皆不足论,附录二则,聊供参考而已,原本卷后尚有七言绝句十六首,名为女功正法捷诀,其运用皆与以前各节相同,不过重说一遍耳,故从省略。 读者须知,神仙之学,有四大原则,第一务实不务虚,第二论事不论理,第三贵逆不贵顺,第四重诀不重文,凡审定丹经道籍,皆本此原则以求,庶免迷惑,今观此书,所言者事,非理也,所行者逆也,非顺也,所传者诀也,非文也,对于
六壬寻源(清·张纯照) 《大六壬寻源》卷一 序 昔黄帝伐蚩尤于涿鹿之野。九天玄女。授以神式三种。一曰太乙明天道,二曰奇门详地理,三曰六壬知人事,皆变化不测。探天机而断课。苟得其一。占象必灵。但太乙奇门,幻冥难稽,传之后世,流为术艺之学。专言数而不通理。恐有毫厘千里之谬,故儒家所不尚。惟六壬一式。由庖 氏龙马负图之神。细阐乾坤六子之奥,推之五行生克吉凶消长之道。始以义理断象占之休咎。继以象占推义理之精微。神奇显著,当为古今笫一稽疑之书。易曰知机其神乎。文王亦以先天八卦之奥,变后天八卦。遂演六十四卦之爻辞,周公孔子继以彖象系辞,四圣之经成。而周易之道章矣。于是综易数而究六壬者。得元女之的沠。推数必曾通乎理。断课必推原乎八卦。凡一事一物之应验。巨细信无爽者。近世以来。推测辈无虑数百家。或主元虚而近于荒诞。或由穿凿而入于异端,各有臆断,存乎其中。易之本义全失。而壬学之原遂绝。无人寻矣。奥稽前代。子房、孔明,以及袁、李、邵、刘诸公,并深明易义而推六壬,理数兼通,可谓神而明之者也。笫潜心参订,竟难得其旨,后乃购明季尹希吉先生所定六壬捷录,其言简意赅,论数而合理,足以开
《鬼谷子》第01章 捭阖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而捭而内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
盛神法五龙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 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 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 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 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 而知之者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 故人与生一,出于物化。 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 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 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 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养志法灵龟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
阴符经         [原文] 上 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中 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地,万物之盗; 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马,神明出马。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羅織經》新譯(全本) 維真氏 2009 年 8 月 酷吏時代須牢記——多行不義必自斃,惡人自有惡人磨。 【譯者按】本人對《羅織經》部分原文的理解與坊間可見的譯文有所不同,所以重新 譯過。不當之處,歡迎指正;如轉發、引用、刊載本譯文,務請說明出處。 《羅織經》著者來俊臣等均為唐武則天時期的酷吏。史載:來俊臣本雍州一無賴,因 誣告陷害朝廷重臣及諸王侯,被武則天賞識重用, 「授朝散大夫,拜侍御史」。他夥 同黨羽羅織罪名,實施酷刑,害人無數,最終也落得個斬首滅族的下場。網上和書刊 中已有許多對《羅織經》及來俊臣的分析和評述,本人對《羅織經》感觸最深的是其 露骨。也許正因為該文毫不掩飾地論述種種陰險毒辣的手段,標榜與傳統道德相悖的 價值觀,所以才能成為「酷吏秘籍」。當今,文化之普及,信息之便捷,思想之活躍, 都與原著者所處朝代有天壤之別。出此判斷,相信《羅織經》的讀者自會鑑別善惡, 「識破伎倆、反奸防騙,
太上老君是道教人物,是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之一,道教的理论依据是道家。要了解内观经,我们必须了解道家的宇宙观,也就是世界是怎么产生的。道家认为,宇宙产生之前只有茫茫的道,这个”道”既是宏观的概念,又是微观的概念,所谓茫茫一片,这是宏观的,也就是说这个”道”很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大到”至大无外”的程度,也就是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在它的外面;那么微观的小又小到什么程度呢,小到”至小无内”的程度。 既然万物一切是由”道”产生的,那么万物就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有了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了解世界,那么,我们究竟如果来找出这个规律呢?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一章就已经告诉了我们,但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引起注意,那就是”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想要明白这两句的意思,先得搞明白,古文中的”妙、徼”是什么意思,”妙”是事物的”内在奥妙”、”内在本质”、”内存联系”;”徼”是事物的”外在轮廓”、”外在表现”、”外在边界”。事物是由小到大,从无到有,因此,我们观察事物发展趋向时,要”顺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去思考,要向”宏大”的方向思考;而如果我们要观察事物的由来时,就要”逆着

Configure browser push notifications

Chrome (Android)
  1. Tap the lock icon next to the address bar.
  2. Tap Permissions → Notifications.
  3. Adjust your preference.
Chrome (Desktop)
  1. Click the padlock icon in the address bar.
  2. Select Site settings.
  3. Find Notifications and adjust your p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