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帖子
View in the app

A better way to browse. Learn more.

乾坤堂社区

A full-screen app on your home screen with push notifications, badges and more.

To install this app on iOS and iPadOS
  1. Tap the Share icon in Safari
  2. Scroll the menu and tap Add to Home Screen.
  3. Tap Add in the top-right corner.
To install this app on Android
  1. Tap the 3-dot menu (⋮) in the top-right corner of the browser.
  2. Tap Add to Home screen or Install app.
  3. Confirm by tapping Install.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之,谓之圣人。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观”——“宇宙观”(宇宙形成的原理),宇宙是由我们肉眼的“观”所显化的。也作:观看和理解,格物以致知。

在这里,道出了我所悟出的:“宇宙观”,道出了宇宙的起源:天地、宇宙,是靠我们长久以来适应变化的意识能力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观”来显化出来的。

呼应《道德经》:“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解释宇宙是从无到有,由虚到肉眼可见的“实”的过程。

“天之道”:是宇宙万物从无到有、从虚到实、从意到形……生化不息的万物化生和过程,并揭示了阴阳消长转化的规律。意识能力显化宇宙万物,静极生动,阴极生阳,这就是揭示宇宙、万事万物之规律之大“道”!

“执”:是遵从、掌握、执行、运营的意思。“行”是指变化,“天之行”就是宇宙万物的运行变化。

“五贼者”:金木水火土也。对应的五行分别是:木(贪)、金(嗔)、水(痴)、火(慢)、土(疑)。同时可以理解为“五感”,五感:形、声、色、味、触,即人的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人心中的五种杂念:贪嗔痴慢疑,

宇宙从无形无象、混沌一气的原始状态(无极)中,产生了有形有象的物质性的气(太极),这是中国古代哲学认识事物发生变化的基本规律。从一片混沌到灵气(意识、灵识)能量组成,意识经过时间的进化、运动形成光、影、电,形成了“阴阳”,正负能量极、正邪……形成细胞、矿物质元素然后形成空间,显化并成就天地人三才。万事万物和空间都是由我们长期进化的、适应变化的肉体的眼睛所看到并显化的。

 

分解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释义]

“观”——是天之道,“我即是宇宙,宇宙即是我”,意识能力显化天地人三才和万事万物。要“修心”,修善良的意识能力感应、链接、成就宇宙万物。“执”——是天之行,要“修行”,遵从、掌握、执行运营天地变化运行。既能通透并知晓宇宙万物形成的原理和运行变化的规律,又能有运营、经营天地运行的能力。“静”以修心,“动”以修行,一静一动、有思想有行动,就足够了。

 

分解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释义】

天有五种元素:木、火、土、金、水(互为五贼,对应人体“五感”、“五识”和贪嗔痴慢疑,它们可以生出万物,也可以毁灭万物,相生相克、万物生化。人秉五行之气而生身,身中即具五行之气。天体有五行之气,五行相生顺时而行,则万物昌盛。

了解和掌握了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合天而行,反夺五行造化,在于一心之运用。由于色身有限,宇宙无限,要从宇宙之中施行反夺,才能获取无穷无尽之造化。修成恒古不灭之先天元神(灵识),长生久视,"天地有灭,元神(灵识)不灭"。

人能认清五贼,追根溯源,找寻本源,做回自我,求得宇宙能量之源,自然成为万物造化的主人。此时宇宙万物,如同在我掌中;万物生化,就好似生于己身。身心灵都与宇宙万物相通,“天人合一”的气魄、这等手眼通天的本事,若非修道之神仙其谁人能与之?

 

分解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释义】

天性即是人性,人心,即是天机,即是显化宇宙万物的奥秘。若想定宇宙乾坤,必须使人心复正,“天人合一”!人与天地宇宙同源,人的意识能力显化宇宙,只有修人的正气(灵气)——灵识与宇宙感应、链接、相通才能显化宇宙万物。这就是天地宇宙、万物生化之“道”!

【延伸解读】

天性者,天赋之性,即真如之性,所谓真心,不识不知。人本来与宇宙天地意识相通、互相感应和链接,更有人天生拥有天赋异禀的能力。此节承前节“宇宙在乎手”的布局内容展述其布局原理。是本“天人合一”之说。

天性者,天机,即是天道;人心者,人机,即是人道。守天机者存,顺人机者亡。惟大圣人观天道,执天行,感而遂通,修真性而化气性,守天道而定人心,不得有一毫邪气杂於方寸之内也。天地人正气(灵气)合发,正念意识能量充满宇宙,便可定乾坤宇宙。

人心即是天机。吾生之前、天地伊始元神混沌之气;吾生之后化为后天之人心,人心有五贼,返璞归真去心还本,回归天性。老子谓之"归根复命",即是大道之源。“天人合一”的理念是:宇宙、天地人正气(灵识)能量的组合。正气相合则回归本源,灵识粒子(元神)归位,宇宙乾坤便显化定位。

“天人合一”,天道之所以存焉,皆因人道之定。无道者(修道者),道不生,则天地不存。

 

分解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

地发杀机,龙蛇起陆。

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释义】

天发杀机,会斗转星移、星宿易位;地发杀机,洪水地震,自然灾害频发,虫异涌动;人发杀机,天翻地覆,灾祸四起;其中,每一种杀机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甚至产生毁灭。但是,人若是能合乎天道,天人齐发,物极必反,便也是会产生新的生机,可以定宇宙万物之根基矣,以上虽言杀机,但生杀互根,杀机即是生机。人能发杀机于天地,即是反夺生机于自身,把能量发挥到最大。丹道谓之"大死再活"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也。

【延伸解读】

阴阳物心,抱阴负阳,万事万物分阴阳两极,“物极必反”。天地之道如五行(五贼),相生相克又轮回反复、生化合杀。一阴一阳,亦正亦邪、一枯一荣、一生一灭,互为因果,福祸相依,互相影响。内心即天地,五贼贪欲起,则由生入死、千变万化。万事万物分分合合,不变生万变,万变则不变,变则立,不变则废,以不变应万变。万物抱阴负阳,“向死而生”,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置之死地而后生,死亦是重生。

 

分解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性:指人心。邪,邪妄。三要:指眼、耳、口。

【释义】

人性有巧有拙,务使伏巧为拙,使外拙而内巧,拙中藏巧,才合乎天性。外显变为内化,内化才能外显,阴阳互补、刚柔并济、能屈能伸、随势而为,静待时机,在杀机中反夺生机。必须天人合发,人性合乎天性,方才能“执”天之行!

(阴阳有两极、天道有五贼,人心分正邪,人有聪明智慧与愚蠢笨拙之分,要趋利避害学会隐藏优缺点。修行之人往往修身养性,不显山不露水,免得招惹祸端,顺应天道,“天人合一”才能执天之行。)。九窍皆邪妄出入之门户,而关键有三个:眼、耳、口。是非、祸端皆因它起。神通于眼,精通于耳,气通于口,动则外漏。耳听声则精摇,目视色则神驰,口多言则气散,精气神一伤,则全身衰败,性命未有不丧者。静则内藏,使动化为静,则三要皆成为三宝矣。内念不出,外念不入,精气神三者凝结不散,九窍可以动,可以静,动之静之,尽是天机,并无人机,更何有邪气之不消灭哉!

【延伸解读】人有聪明智慧的一面,也有愚蠢笨拙的一面,但都不要显示出来,要善于隐藏。天道有五贼,人心有正邪,人有九窍,能招惹邪恶是非,其中唯有眼、耳、口这三者是最重要的。“非礼勿视、非礼勿言、耳能听,目能视,口能说,它们可以动也可以静。修身养性,才能有所作为。

 

分解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

奸生于国,时动必溃。

知之修之,谓之圣人。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火:是指人之心火。

木:木能生火,喻为元神(灵识)。

【释义】

火从木来,必然是克制伤害木本源,人的心火过旺,必伤元神。从治国来讲,奸佞之人从其国家中出,如同木中蛀虫,不加以控制必将祸国殃民,致使国家衰败、国之不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妄念、邪念从心而生发,滋生妄念定有伤丹之度,必然会使我们神元涣散。可见祸福生杀,过犹不及,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唯有“明玄机”,防微杜渐、修身炼性修真得道,才可谓是圣人。

天地为什么要生人?天地为什么要杀人?这就是“道”存在的原理。我们只有明玄机,明白“道”的形成、才能明白其中道理啊。因为有五贼,我们与天地之间是互生却又互杀的关系,所以,时刻要警醒自己,时刻要修身养性!唯有修真(修灵识)与天地合体才能使天地人永存。日月星辰之行、万物生灵之动静必有规律,掌握其规律推而测之,就能昭示神明之道。

【延伸解读】

天地万物遵循其道,一切皆有定数。人与宇宙天地同源,采日精月华,夺天地正气。“观天道,执天行”,自可完成修真成圣之动,神明由此而出。

0篇意见

推荐意见

没有意见。

游客
添加意见…

Configure browser push notifications

Chrome (Android)
  1. Tap the lock icon next to the address bar.
  2. Tap Permissions → Notifications.
  3. Adjust your preference.
Chrome (Desktop)
  1. Click the padlock icon in the address bar.
  2. Select Site settings.
  3. Find Notifications and adjust your p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