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更多关于黄帝阴符经浅解 默认类别 黄帝阴符经浅解 阴符经 [原文] 上 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中 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地,万物之盗; 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马,神明出马。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0 篇意见 862 次查看 剑弗在 默认类别 2023年4月18日2年前
阅读更多关于鬼谷子的五十条计谋,永久收藏,终生研读!——转载 鬼谷子的五十条计谋,永久收藏,终生研读!——转载 两千多年来,兵法家尊鬼谷子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道教则将他与老子同列,尊为王禅老祖。 鬼谷子主张做事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变生于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于制事”,他提出了一系列做事的计谋,对今人仍然深有启发。 第一计 阳谋阴谋 鬼谷子曰:“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成者,积德也。” 计谋,有阴谋和阳谋之别,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不可轻视对方,因为事件、环境、情报都有假的。所以圣人应该高深莫测。鬼谷子所谓“阴”,是谋之于阴成之于阳。 第二计 扭转乾坤 鬼谷子曰:“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 鬼谷子认为,当形势对我们不利时,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涵养自己的精神力量,因为只有自己的精神力量强大了,才可以扭转乾坤。 第三计 各个击破 鬼谷子曰:“分威法伏熊,分威者,神之覆也。” 鬼谷子认为:要想使对方的威势分散,我们必须效法 2 篇意见 1491 次查看 剑弗 2023年5月7日1年前
阅读更多关于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 默认类别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 盛神法五龙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 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 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 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 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 而知之者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 故人与生一,出于物化。 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 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 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 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养志法灵龟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 0 篇意见 815 次查看 剑弗在 默认类别 2023年4月20日2年前
阅读更多关于阴符经:天有五賊见之者昌何解? 阴符经:天有五賊见之者昌何解? 最近在看阴符经,有多处不理解的地方,通过网搜资料来查证解释关于“天有五賊见之者昌”的解释。 “天有五贼”,连道藏这样权威的道家经典都将“五贼”解释为“金木水火土”五行,字面上的意思虽可解释得通,但贼之含义却与汉字本义相去甚远,贼之本义原是刀毁贝,戕害伤害的意思。故本文之解释不采用“金木水火土”之逻辑。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字面解释:天底下存在有五种需要注意的损害,如果可以清楚认识到这五种损害机理,则可以趋吉避凶,一切顺利。 看一下历史上的高人怎么解释这句话。 太公曰:『其一贼命,其次贼物,其次贼时,其次贼功,其次贼神。贼命以一消,天下用之以味;贼物以一急,天下用之以利;贼时以一信,天下用之以反;贼功以一恩,天下用之以怨;贼神以一验,天下用之以小大。』 鬼谷子曰:『天下五贼莫若贼神,此大而彼小,以小而取大,天地莫之能神。而况于人乎。』 筌曰:『黄帝得贼命之机,白日上升;殷周得贼神之验,以小灭大;管仲得贼时之信,九合诸侯;范蠡得贼物之急,而霸南越;张良得贼功之恩,而败强楚。』 因此“命、物、时、功、神”是五种可能出现对 2 篇意见 1221 次查看 剑弗 2023年5月11日1年前
阅读更多关于针灸甲乙经 默认类别 针灸甲乙经 01章 精神五脏论 [hide] 黄帝问曰:凡刺之法,必先本於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岐伯对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也。故生之来谓之 精; [/hide] 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谓之魂;并精出入谓之魄;可以任物谓之心; 心有所忆谓之意;意有所存谓之志;因志存变谓之思;因思远慕谓之虑; 因虑处物谓之智。故智以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邪僻不生。长生久视。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则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荡惮而不收。《素问》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食而气逆,故气上。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恐则神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寒则腠理闭,营卫不行,故气收矣。热则腠理开,营卫通,汗大泄,故气泄。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 0 篇意见 494 次查看 剑弗在 默认类别 2024年6月9日6月9日
阅读更多关于金华直指女功正法 默认类别 金华直指女功正法 青霞灵阳道人撰述 陈撄宁删订 序 此书原名《金华直指女功正法》,题为青霞灵阳道人撰述。俾传于世,为女修专书之一。盖世有出家及好道之妇女,将得此而参验其清修也。惟因历时最久,被一般盲修瞎炼之徒,多所窜乱,如总说一篇,虽有千二百字之多,皆杂辏成章,腐词滥调,故不重录,又有道教、儒教、释教、邪教四篇,既无关女丹之事,且所论三教大旨与其历史,颇多挂漏,而邪教一篇文字尤不雅训,故皆删去,从第一起,至第六节,皆言女丹功法,虽是勉强造作,非法于自然,但其法由来已久,学者不可不知,第七节嫌太简,第八节第九节,论及阳神,掺入许多外教名辞,颇异于仙家专门术语,今依杨一羽成丰八年刻本改正,庶免鱼目之混珠也。第十节,无关重要。第十一节,仅是作者之理想,皆不足论,附录二则,聊供参考而已,原本卷后尚有七言绝句十六首,名为女功正法捷诀,其运用皆与以前各节相同,不过重说一遍耳,故从省略。 读者须知,神仙之学,有四大原则,第一务实不务虚,第二论事不论理,第三贵逆不贵顺,第四重诀不重文,凡审定丹经道籍,皆本此原则以求,庶免迷惑,今观此书,所言者事,非理也,所行者逆也,非顺也,所传者诀也,非文也,对于 0 篇意见 297 次查看 剑弗在 默认类别 2024年6月9日6月9日
阅读更多关于道德经解读:第十一至十五章 道德经 道德经解读:第十一至十五章 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辐①共一毂②,当其无,有车之用③。埏埴以为器④,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⑥。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注释] ①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 ②毂:音gu,是车轮中心的木制圆圈,中有圆孔,即插轴的地方。 ③当其无,有车之用: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无”指毂的中间空的地方。 ④埏植:埏,和;植,土。即和陶土做成供人饮食使用的器皿。 ⑤户牖:门窗。 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了作用。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毂所以能统三十辐者 0 篇意见 705 次查看 剑弗在 道德经 2022年12月28日2年前
阅读更多关于道德经解读:第六至十章 道德经 道德经解读:第六至十章 第六章 [原文] 谷神不死①,是谓玄牝②。玄牝之门③,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④!其若存⑤!用之不堇⑥。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注释] ①谷神:过去据高亨说:谷神者,道之别名也。谷读为毂,《尔雅·释言》:“毂,生也。”《广雅·释诂》:“毂,养也。”谷神者,生养之神。 另据严复在《老子道德经评点》中的说法,“谷神”不是偏正结构,是联合结构。谷,形容“道”虚空博大,象山谷;神,形容“道”变化无穷,很神奇。 ②玄牝(pin):玄,原义是深黑色,在《老子》书中是经常出现的重要概念。有深远、神秘、微妙难测的意思。牝:本义是是雌性的兽类动物,这里借喻具有无限造物能力的“道”。玄牝指玄妙的母性。这里指孕育和生养出天地万物的母体。 ③门:指产门。这里用雌性生殖器的产门的具体义来比喻造化天地生育万物的根源。 ④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 ⑤若存:若,如此,这样。若存 0 篇意见 814 次查看 剑弗在 道德经 2022年12月28日2年前
阅读更多关于道德经解读:第一至五章 道德经 道德经解读:第一至五章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注释] ①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 ②恒:一般的,普通的 0 篇意见 803 次查看 剑弗在 道德经 2022年12月28日2年前
阅读更多关于道德经帛书版全文 道德经 道德经帛书版全文 马王堆出土:帛书版《道德经》全文 德篇 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第三章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第四章 道中,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舆?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第六章 0 篇意见 313 次查看 剑弗在 道德经 2024年6月26日6月26日
阅读更多关于罗织经(繁体字版) 默认类别 罗织经(繁体字版) 《羅織經》新譯(全本) 維真氏 2009 年 8 月 酷吏時代須牢記——多行不義必自斃,惡人自有惡人磨。 【譯者按】本人對《羅織經》部分原文的理解與坊間可見的譯文有所不同,所以重新 譯過。不當之處,歡迎指正;如轉發、引用、刊載本譯文,務請說明出處。 《羅織經》著者來俊臣等均為唐武則天時期的酷吏。史載:來俊臣本雍州一無賴,因 誣告陷害朝廷重臣及諸王侯,被武則天賞識重用, 「授朝散大夫,拜侍御史」。他夥 同黨羽羅織罪名,實施酷刑,害人無數,最終也落得個斬首滅族的下場。網上和書刊 中已有許多對《羅織經》及來俊臣的分析和評述,本人對《羅織經》感觸最深的是其 露骨。也許正因為該文毫不掩飾地論述種種陰險毒辣的手段,標榜與傳統道德相悖的 價值觀,所以才能成為「酷吏秘籍」。當今,文化之普及,信息之便捷,思想之活躍, 都與原著者所處朝代有天壤之別。出此判斷,相信《羅織經》的讀者自會鑑別善惡, 「識破伎倆、反奸防騙, 0 篇意见 882 次查看 剑弗在 默认类别 2023年1月23日2年前
阅读更多关于灵城精义 默认类别 灵城精义 上卷 形气章 宇宙有大关合,气远为主;山川有真性情,气势为先。 此首章,乃堪舆家之论气者第一机窍也。昔云:有地非人不下,有人非时不下。盖以气远言也。又云:察以眼界,会以性情,若能了此,天下横行。此以气势言也。如彼前哲,一睹形势,便知祸福之大小,世数之先后,全在气远上之。夫山川有真性情,何以辨也?昔人有云山乘秀气,水乘积气,石乘煞气,平乘脊气。又云:山谷异形,平原一气,此山川之大势,乃山川之真性情也。山何以独取秀气也?山之势,类多刚猛币顽硬,惟患不秀丽,若见秀丽所丛,穆是真气所聚。且上聚地惟天清之气居多,所谓收山不收水者,正用之此处,故以峰峦之秀气为生气耳。水何以独取积气也?水之势,类多流走而散逸,惟患不澄凝,若见诸水所积,便是真气所钟。且下聚地惟取凝蓄之气居多,所谓收水不收山者,正用之此处,故以水之积气为生气耳。石何以独取煞气也?山有山之喜气,亦有山之怒气。怒则山之威灵所在。威灵之气,多露为石。若石山而徒刚猛,压逼不成体势,不作威仪,则徒有煞而无生矣。从而下之,祸不旋踵。故石贵乘煞气者,取其威而成体,有生气也,最宜细认。平何以独取脊气也?如平阳一派之土,纯阳无阴,生气不敛,苟得一骨脊 0 篇意见 380 次查看 剑弗在 默认类别 2024年6月9日6月9日
阅读更多关于泥丸李祖师女宗双修宝筏 默认类别 泥丸李祖师女宗双修宝筏 第一则 泥丸氏曰:女功进步,初则止念,继则调心,念止心调,便可从事按摩矣。法忌避炎就凉。盖女以血为本者,其性偏阴,阴性喜凉,不假按摩以微行气机,则易沦入纯阴,阴则凉,凉则冰,如不加之以动运,酿成痰凝血瘀等病,而功难行矣。然须从止念调心始。女属坤,而坤藏真火,火伏则吉,火发烁金,不调而运,金遭火逼,则有翰音登天之象,故女修诀惟从止念调心始。止念调心,功不厌多,亦不忌久行者,静中有动也。 [太虚氏曰:念止则气纯,心调则气和,续行按摩,则有阳发之机,虑或机郁躁生,故复示戒。且凡女性喜凉恶热,而初得止念调心和气,中或遭机郁躁生景象,必起提灌真阴之念,此纯阴汹聚之由。盖静则阴凝,不动则阳郁,初学必有此弊。不知推究发躁生烦之由,遽求得凉快一时,误知!必须加功,用运气机之法,气行则躁自释,不悟此而求其效,适更增病,此又痰凝血瘀之所由致也。故切戒之。法惟续事按摩者,正以杜斯瘀凝之窦。又以人情乐功喜进,或致按摩过猛,地火焰腾,凡火从之,则有烁金之弊,故有翰音登天之戒。翰音者,酉禽也,逼之极,则飞走上登,故又申说止念调心之妙。盖示此则为女宗澈始澈终之要诀云尔。] 0 篇意见 276 次查看 剑弗在 默认类别 2024年6月9日6月9日
阅读更多关于太玄经(汉·杨雄) 默认类别 太玄经(汉·杨雄) 《太玄经》太玄经上 玄首序 驯乎玄,浑行无穷正象天。阴阳(土比),以一阳乘一统,万物资形。方州部家,三位疏成。曰陈其九九,以为数生,赞上群纲,乃综乎名。八十一首,岁事咸贞。 玄测序 盛哉日乎,炳明离章,五色淳光。夜则测阴,昼则测阳。昼夜之测,或否或臧。阳推五福以类升,阴幽六极以类降。升降相关,大贞乃通。经则有南有北,纬则有西有东。巡乘六甲,舆斗相逢。历以记岁,而百谷时雍。 中:阳气潜萌于黄宫,信无不在乎中。 初一:昆仑磅礴,幽。测曰:昆仑磅礴,思之贞也。 次二:神战于玄,其陈阴阳。测曰:神战于玄,善恶并也。 次三:龙出于中,首尾信,可以为中庸。测曰:龙出于中,见其造也。次四:庳虚无因,大受性命,否。测曰:庳虚之否,不能大受也。 次五:日正于天,利用其辰作主。 测曰:日正于天,贵当位也。 次六:月阙其抟,不如开明于西。 测曰:月阙其抟,贱始退也。 次七:酋酋,火魁颐,水包贞。测曰:酋酋之包,任臣则也。 次八:黄不黄,覆秋常。 测曰:黄不黄,失中德也。 上九:颠灵气形反。测曰:颠灵 0 篇意见 415 次查看 剑弗在 默认类别 2024年6月9日6月9日
阅读更多关于太上老君清净经原文 默认类别 太上老君清净经原文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全文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 0 篇意见 311 次查看 剑弗在 默认类别 2024年6月26日6月26日
阅读更多关于太上老君所传的内观经原文及解译 默认类别 太上老君所传的内观经原文及解译 太上老君是道教人物,是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之一,道教的理论依据是道家。要了解内观经,我们必须了解道家的宇宙观,也就是世界是怎么产生的。道家认为,宇宙产生之前只有茫茫的道,这个”道”既是宏观的概念,又是微观的概念,所谓茫茫一片,这是宏观的,也就是说这个”道”很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大到”至大无外”的程度,也就是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在它的外面;那么微观的小又小到什么程度呢,小到”至小无内”的程度。 既然万物一切是由”道”产生的,那么万物就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有了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了解世界,那么,我们究竟如果来找出这个规律呢?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一章就已经告诉了我们,但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引起注意,那就是”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想要明白这两句的意思,先得搞明白,古文中的”妙、徼”是什么意思,”妙”是事物的”内在奥妙”、”内在本质”、”内存联系”;”徼”是事物的”外在轮廓”、”外在表现”、”外在边界”。事物是由小到大,从无到有,因此,我们观察事物发展趋向时,要”顺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去思考,要向”宏大”的方向思考;而如果我们要观察事物的由来时,就要”逆着 0 篇意见 831 次查看 剑弗在 默认类别 2022年12月28日2年前
阅读更多关于太上感应篇 默认类别 太上感应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玄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刚强不仁,很戾自用;是非不当,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谄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 0 篇意见 353 次查看 剑弗在 默认类别 2024年6月26日6月26日
阅读更多关于壬归真课(作者不详) 默认类别 壬归真课(作者不详) 目录 卷一 提纲例约 一、观四课之加临 二、察用神之生克 三、传始终 四、贵神吉凶 五、判八杀吉凶 卷二 壬占易简例约 理气类象说 占例:求财 占例:琐占约云 占例:扣门 卷三 谋望门 干贵求财第一 成象第二 通象第三 推类第四 引伸第五 卷四 婚姻门 例约一 干支正象第二 用传变象三 类神定象第四 品貌根源第五 命年关系第六 成后始终琐象第七 古今占例第八 卷五 农事门 例约 农圃定象 类神定象 象类约略 蚕桑象类 加临定象 吉凶琐象 卷六 出行门 占例约第一 总象第二 动静占法第三 迟速占法第四 吉凶占法第五 水陆占法第六 阴晴风雨占法第七 伴侣占法第八 赀本行李占法第九 投宿占法第十 启行占法第十一 见闻有疑占法第十二 期会占法第十三 家内吉凶占 0 篇意见 201 次查看 剑弗在 默认类别 2024年6月9日6月9日
阅读更多关于命理探源(清末奇人·袁树珊·著) 默认类别 命理探源(清末奇人·袁树珊·著) 命理探源(清末奇人·袁树珊·著) 目录 命理探源简介 卷一 本原 卷二 起例 卷三 强弱 卷四 宜忌 卷五 化合刑冲 卷六 先贤名论 卷七 润德堂藏稿 卷八 星家十要 跋 卷一 本原 天干地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此为十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此为十二地支。 《五行大义》云:支干者,因五行而立之,昔轩辕之时,大挠之所制也。蔡邕《月令掌句》云: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之,谓之干。作子丑以名之,谓之支。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用地则用辰,阴阳之别,故有干支名也。支干者,干字有三种不同,一作竿,二作干,三作杆。今解竿字者,此支竿既相配成用,如树木之有支条茎竿,共为树体,所以云竿。有作干者,干济为义,支者,支任为义,以此日辰,任济万事,故云支干。又作杆字者,亦是竿义,如物之在竿上,能竖立显然,而亦云干也。世书从易,故多作干支也。 《群书考异》云:甲者,拆也。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易》曰:百果草木皆甲拆是也。乙者,轧也,言万物见初生,自抽轧而出也。丙者,炳也,言 0 篇意见 308 次查看 剑弗在 默认类别 2024年6月9日6月9日
阅读更多关于命书三卷(唐·李虚中) 默认类别 命书三卷(唐·李虚中) 上卷 甲子天官藏,是子旺母衰之金,溺于水下而韬光,须假火革,有旺盛之气,方可以扬名显用。(命入贵格,明暗取官) 乙丑禄官承,乃库墓守财之金,不嫌鬼旺之方,喜见禄财之地,水土砥砺,忽然有气,亦可以为器成材。(平和贵格,不须禄到。) 丙寅禄地元,是子母相承之火,先烟后焰,抽其明而三进,喜木为助,嫌水陵迟,五行相养,虽在死方,亦可光耿。(命入贵格,不用干禄。) 丁卯贵禄奇,乃本旺禄休之火,惟欲阴旺,恶处盛阳,若火木相资,连于艮震之方,必能变鼎味而成享礼也。(欲逢官鬼,始得贵奇。) 戊辰神头禄,乃华实兼荣之木,爱乎水土,忌见火金,有所养于金,乃英实之命也。(相乘可贵,不畏鬼临。) 己巳地奇备,乃气胜体刚之木,生逢对旺,干鬼相加,或木来比助,金伐以成为栋梁之材,皆得终美。(贵无官鬼,须见角音。) 庚午天禄承,是含辉始育之土,气数未备,惟喜旺方,得数已完,尚嫌水重,若独禄会,命旺身绝,岂是贵地。(禄鬼自处,不假官鬼。) 辛未禄自藏,乃自本立形之土,有火相助,得木相乘,水轻木重亦可以小康,若败而乘禄多,方为厚载之福。(喜 0 篇意见 350 次查看 剑弗在 默认类别 2024年6月9日6月9日
阅读更多关于六壬论命秘要(作者未知) 默认类别 六壬论命秘要(作者未知) 六壬论命秘要 凡论人富贵贫贱寿夭,只看身命,更以干支用神,相生相合则命吉,如克害则命凶也。如身命旺相遇酃神良将生扶合助而不来刑克害者,必主其人有富贵福寿。若休囚无气,更遇凶神恶将克制,必主其人非夭即贫,无造化之人也。大忌身命空亡及入墓,盖空亡只主一身作事无成,多谋少遂,难立家计;入墓则主一世昏晦不明,行藏动静必不亨快;又嫌身命瘦弱无助,盖无气遇扶必因人并立;如更遇刑冲克害则官府欺凌,小人谤毁。若有气无助必独立撑持,如更遇生扶合助则贵人提携。又要财福旺相得地,如财无气又临死墓绝空而日干又被凶神恶将冲克,无吉神将救助,此乃至下之命。如子无气,又临死墓绝空而日干又被凶神恶将克制,无吉神将救助,亦为至下之命。盖子妻空不为黄冠缁衣之僧道,则为乞丐之贫人,又安求其增益也。大抵课命旺不如爻像旺,得课像旺可许其根基壮实;更得爻乘吉临得力之地扶助身命,乃为十全造化。盖人之根基系于课,人之际遇系于爻,故课命无气,根基浅\薄;爻像得地,际遇兴隆。细看三传吉凶,其荣枯实决于此。夫初传为始,若财旺乘龙临吉地,早年身必富贵,子旺兴隆同传初年子定轩昂,六合太常临财为作经商买卖兴家,太阴天后见妻财婚姻早娶 0 篇意见 304 次查看 剑弗在 默认类别 2024年6月9日6月9日
阅读更多关于六壬秘本(清·金正音) 默认类别 六壬秘本(清·金正音) 六壬秘本(清·金正音) 《大六壬苗公鬼撮脚》目录 十二月将照显变化论卷之一 十二天将所主卷之二 旬中神煞卷之三 神物论卷之四 八卦属十二将物类 /五行上下类物 天官加十二辰射覆物类卷之五 八卦将神射覆法卷之六 十干旺相死休囚法卷之七 五行占物之所主 /课名用神物之所主 /发用休旺 / 十干五行旺相死囚休 /十干所属物类 /二十八宿周天度位 李九万六壬百章歌卷之八 十二宫神六壬所属之图鬼撮脚卷之九 六壬穿杨百章歌卷之九 通天鬼翼赋卷之十 六壬玉成歌注解卷之十一 鬼撮脚总括《玉田歌》卷之十二 婚姻 /疾病 /出行 /行人 /谒人察善恶 /论讼 /田六种 /晴雨 /科举 /干禄 /日辰人宅 /奴婢 五行旺相胎孕休囚论卷之十三 壬机秘要法语 五要权衡篇卷之十四 占盗遁踪由 /名殊义同 /大六壬毕法略说 /司天苗达过将法 《管辂神书》卷之十五 论终身 /论空亡 /论空亡作鬼 /论破神 /论刑冲害 /论丁神 /干支总论 /论争讼 /论富贵 /论课名 《六壬心镜经》卷之十六 占天晴否 /占天雨否 /占水涨退否 /占人宅 /宅中有无鬼神 /占修造岁内所 0 篇意见 310 次查看 剑弗在 默认类别 2024年6月9日6月9日
阅读更多关于六壬指南(明·陈公献) 默认类别 六壬指南(明·陈公献) 六壬指南(明·陈公献) 大六壬指南 <明>陈公献程起鸾庄公远 目录 卷一注释心印赋 卷二注释指掌赋 卷三六壬会纂占验指南 卷四大六壬神煞指南 序 余初习制举业,先大人谕以八股,投时美技也。然而窥天人奥、存帝王师,非异书不为功。每有奇闻,辄欣赏之。以故阅九流陈言,间废寝食。一日读三式帙,知自九天玄女,为灭蚩尤授之轩辕,内六壬更饶繁剧,非九年面壁,莫竟其源。食精蕴可以养性全身,吐余绪可以料敌知胜,上六千百年问,周有子牙,越有少伯,汉有子房,三国迄今,仅蜀孔明青田而已。岂寻常章句之士,随处不立人哉!崇祯甲申,督师史元辅羽檄徵余,再及而应,置之礼贤前席,题授中州司理,取道淮阴,得逅陈子公献。印证所学,相叹伯乐不常有也。公献以维扬将家子,自祖父及昆季,文苑武虎,著声海内,又生而膂勇,耽习奇技,《太公》、《阴符》诸篇以及黄老之术,了然胸次。向请缨于大司马王霁宇先生,出门上书屯田,见知受任,劳有成效。忽为谗阻,功志未竟,识者惜之。潜究六壬,寒暑不辍,访学燕京,与涂松亭、何半鹤二公齐名。由是冠盖问奇者,日无虚晷,纵口而谈,无不翩翩奇中。好事者为嘉赏,分类纂编,摘计百数有奇,乞以尽事之概 0 篇意见 493 次查看 剑弗在 默认类别 2024年6月9日6月9日
阅读更多关于五行大义(隋·萧吉) 默认类别 五行大义(隋·萧吉) 五行大义(隋·萧吉) 作者:萧吉(约525年—约614年),字文休,南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南北朝、隋朝阴阳家、算术家、养生家。出身齐梁宗室,祖父是梁武帝萧衍之兄、长沙宣武王萧懿。梁元帝承圣三年(554)投北,时西魏陷江陵,归于魏,为仪同。北周亡隋立,进上仪同,以本官太常,考定古今阴阳书。博学多通,尤精阴阳算术。大业元年(605)拜太府少卿。卒于官。所撰《帝王养生要方》6卷、《相经要录》,今已佚。所撰《五行大义》五卷,佚于中国,近代又自日本回流。 五行大义序 上仪同三司城阳郡开国公萧吉撰 夫五行者。盖造化之根源。人伦之资始。万品禀其变易。百灵因其感通。本乎阴阳。散乎精像。周竟天地。布极幽明。子午卯酉为经纬。八风六律为纲纪。故天有五度以垂象。地有五材以资用。人有五常以表德。万有森罗。以五为度。过其五者。数则变焉。实资五气。均和四序。孕育百品。陶铸万物。善则五德顺行。三灵炳曜。恶则九功不革。六沴互兴。原始要终。靡究萌兆。是以圣人体于未肇。故设言以筌象。立象以显事。事既悬有。可以象知。象则有滋。滋故生数。数则可纪。象则可形。可形可纪。故其理可假而知。可假而 0 篇意见 426 次查看 剑弗在 默认类别 2024年6月9日6月9日
阅读更多关于《黄帝阴符经》中篇现代释义 转载 默认类别 《黄帝阴符经》中篇现代释义 转载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分解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 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释义】: “天地万物之盗”,是关于宇宙的形成, 天地本是指空间,空间借万物显化、成就。无数空间靠万物填充才显化形成。 “万物人之盗”是关于人创造万物,人心显化、成就、展示物化。“人万物之盗”,人是万物成就,人是欲望、物质的产物。万物借我们来成就,也就是我们显化、成就了万物,万物显化、成就了宇宙。 “三道既宜,三才既安”三者的关系清明,才能通透宇宙万物的核心之“道”。“道”生天地人三才,三才才能成就宇宙,明道才能遵从,明道并遵从宇宙天地人原理、规律、规则才能各就其位、与道共生、相互作用成就。 天地人三才互相显化、互相成就,阴阳物心,正邪互换、生灭同时,相生相克。这就是“道”, 0 篇意见 341 次查看 剑弗在 默认类别 2024年7月7日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