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帖子
View in the app

A better way to browse. Learn more.

乾坤堂社区

A full-screen app on your home screen with push notifications, badges and more.

To install this app on iOS and iPadOS
  1. Tap the Share icon in Safari
  2. Scroll the menu and tap Add to Home Screen.
  3. Tap Add in the top-right corner.
To install this app on Android
  1. Tap the 3-dot menu (⋮) in the top-right corner of the browser.
  2. Tap Add to Home screen or Install app.
  3. Confirm by tapping Install.

合群是一群人的孤独,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推崇不合群的生活,却不得不装出合群的样子,或者主动去某些群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利益。这,应该是很多人的无奈吧。

元代戏剧家马致远,也是如此。上半生为了谋发展,挤进很多的群,后半生,抽身而退,才真正发展起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当我们向往马致远笔下的风景时,更应该想到,风景里,有一种说不清的孤独,若少了这方孤独,就韵味不够了。

日落了,思念的人却在远方,马的影子是消瘦的,树已经很老了,还有乌鸦衬托的孤独感。

梳理马致远的人生,就会发现,如果一个人越来越不合群,说明他活明白了。

马致远:如果一个人越来越不合群,说明他活明白了

01

迷茫的人,总是到处寻找群体。

小时候的马致远,家底殷实,一直在富养的对象。

富养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因而,他具有了慧根。可是,他生不逢时,当时的皇帝忽必烈,喜欢南征北战,不同喜欢文绉绉的样子。

科举已经尘封起来了,无人问津。一举成名天下,是读书人最好的出路,可是马致远只能在梦里遇见。

俗话说:“一个人的成功,70%靠人脉关系。”

如果有人推举自己,那么马上拥有好的仕途,也不是不可能。为此,马家找到一位蒙古高官,并让小伙子马致远当场来一首。

高官答应了举荐,但是等得花儿也谢了,也没有一点点回音。

成家之后,马家的开销大了,对于职业的需求,就更是迫在眉睫了。

正如他自己说的:“枕上愁,马上愁,死后休。”

好不容易,通过关系,得到了一个小吏的职位,但是收入很低,前途渺茫。毕竟,想做将军的士兵很多,但是能做成的,微乎其微。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他加入了关汉卿、白朴等人所在的“玉京书会”。

一群文人,一起写点什么,唱点什么,日子好不逍遥。但这样的生活,不是马致远的本意。他需要功名。

从小到大,从少年到中年,他都想办法在群里混。人生的轨迹,却慢慢在偏离“初衷”,越来越郁郁不得志。

合群的弊端,也一览无遗。

其一,你越合群,越会把人生寄托在别人身上,失去自由。

你托付别人帮忙,总是要付出代价的。至于有没有对等的收获,不是你说了算,而是别人在左右你。

总会遇到一些“把你放在脑后的人”,让你等了很久,等来的是“失望”。当你再次找他时,也许连你的名字都忘记了。

其二,你越合群,越容易被身边的人同化,还不得不迎合。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合群也是这样的道理。你总是在某个群里,怎么不和大家做一样的事情呢?能够出淤泥而不染的人,不是没有,而是难得。

当然,也有一些好人,为了引导方向。但是具体的要去哪里,如何做,还得靠你自己,不能和别人“亦步亦趋”。

用别人的尺,衡量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尺,去量别人的幸福,都是不对的。

马致远:如果一个人越来越不合群,说明他活明白了

02

通透的人,总能找到自己想要的。

古话说:“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

快五十岁的马致远,得到了一个江浙行省务官提举的官职。但是他很快明白,不管如何折腾,仕途也是如此。

当年过半百的马致远决定辞官退隐时,或许很多人,为他惋惜。但是他却很坚决。以至于,科举制度恢复了,他也只是淡淡地一笑,不予回应。

人生几度春秋?不过是呼吸之间尔。

“名利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白发苍苍的老马,住在简陋的房子里,早已不问红尘,不谈名利。专心致志地写一写文字,编撰几个小曲,枯燥,而充实。

对于老马来说,不合群,不是一个朋友都没有,而是不因有没有朋友而烦恼,来的来,去的去,都是自由的。说都没有了功利心。

当你五十岁之后,人际关系上,做好到了减法,就会真正自由。

从我们的现实生活来说,不合群的人生,就会明白“没有人真正同频、不必随波逐流、孤独是可以享受的”等几件事。

每个人费尽周折去寻找同频的人,但是同频是相对的,或者在某一段时间,大家会如此。毕竟,为了某种利益,都要改一改自己的臭脾气,忍受一番,从而达成共识。一旦利益得到了,该暴露的个性,还是要暴露。

做人要避开“羊群效应”,往人少地方走,才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否则你去任何地方,都觉得“千城一面”。

世界的美,只能自己去感悟,并且你无法精准地说出感悟,让别人感同身受。

另外,我们还会明白,不合群,就不要看太多的脸色,听太多的闲话,也不要各种礼尚往来,生活少了麻烦。

马致远:如果一个人越来越不合群,说明他活明白了

03

很喜欢一句话:“别总说我不合群,只是我的群里没有你。道不同不相为谋,你讨厌我,也未必喜欢你。”

显然,不要太把别人当一回事。如果你喜欢独处,常常一个人看风景,那么你往那里一站,一个人也是一个群,群山环绕,微风不躁,高楼林立,都在你的群里。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舍去不喜欢的应酬,丢掉厌恶的酒杯,不取悦谁,也不要谁取悦自己。

请相信,越是境界高的人,越拥有优质的独处能力。

——转载

0篇意见

推荐意见

没有意见。

游客
添加意见…

Configure browser push notifications

Chrome (Android)
  1. Tap the lock icon next to the address bar.
  2. Tap Permissions → Notifications.
  3. Adjust your preference.
Chrome (Desktop)
  1. Click the padlock icon in the address bar.
  2. Select Site settings.
  3. Find Notifications and adjust your preference.